導演阿方室內設計索抵京
  《usb地心引力》劇照
  由華納兄弟出品,被詹姆斯·卡梅隆稱為“影史最好太空片”的《地心引力》將以3D/IMAX3D/中國巨幕格式今日零點起在各大影城引爆。該片由阿方索·卡隆擔任導演,好萊塢頂級明星桑德拉·布洛克及找房子喬治·克魯尼主演。昨日下午,揚子晚報觀影團的20位幸運讀者在南京新街口影城IMAX廳先睹了這部太空電影。大家紛紛為影片中呈現的太空美景激動不已,表示看此片仿佛遨游了一次太空。而主人公桑德拉·布洛克最後借天宮一號返回地球,令觀眾對影片好感度大增,笑稱這是“影史最牛中國元素”。 本版撰文 揚子晚報記者 馬彧
  17日下午1點,年度太空神片《地心引力》的導演阿方索·卡隆一身黑色休閑裝扮現身首都機場,等候多時的媒體和工作人員立刻簇擁過來。阿方索微笑著向大家打招呼,一臉興緻勃勃。一行人驅車直奔故宮天安門。阿方索表示,故宮和天安門是中國的標誌性建築,很有文化吳哥窟底蘊,他仰慕已久,並且對中國文化情有獨鐘,希望藉此機會有更深入的瞭解。
  《地心引力》首場放映後,便有人在微博和朋友圈上吐槽:“電影故事太簡單,甚至有些沉悶,主要演員就一個,她悶到只能跟收音機說話!”的確,《地心引力》不是慣常理解中的好萊塢代償大片,兩位宇航員桑德拉·布洛克和喬治·克魯尼在太空“行走”,不料衛星碎片襲來,擊碎他們的飛船。好萊塢不失時機地黑了一把俄羅斯,他們銷毀自己的衛星(註:還是間諜衛星)製造太空垃圾,直接導致了此次事故。兩位宇航員不得不在太空中“荒島求生”,想辦法重回地球。影片開場很安靜,沒有任何驚心動魄和刻意的炫目效果,也沒有配樂,為了打破這種寂靜,喬治·克魯尼一直喋喋不休和聽收音機,而桑德拉·布洛克厭煩說話,因為失去女兒的她上太空的唯一理由是:這裡安靜。
  電影幾乎是桑德拉·布洛克的獨角戲,情節簡單,但這位奧斯卡級演員生動地演繹出了各種感情:慌亂和求生、犧牲和勇敢,孤獨和渴望,以及從太空中看到和聽到地球,燃起對美麗地球的熱愛,對恆河升起太陽美景的感動。如此種種都令觀眾感觸良多,“真正見識了什麼叫演技!”“劇本寫得太好了!”
  太空奇景,真正的“科教片”
  《地心引力》的3D特效,代表著好萊塢超A級的製作水準,用《阿凡達》導演詹姆斯·卡梅隆的原話形容就是:“《地心引力》將電影拍攝科技提高到了一個新高度,在視效和3D科技方面也開創了先河,它完美地利用了CG和真人拍攝,毫無瑕疵。”影片開場一鏡到底的畫面、天旋地轉的影像令人窒息,無懈可擊的失重視效讓人大開眼界。太空的廣袤無垠和浩瀚縹緲,更讓人無形中升起哲思。《地心引力》顯示出了與科幻片不同的特質,它更接近太空科教片或太空紀錄片,沒有太誇張之處,每個細節都真實,比如桑德拉太空作業時,螺絲沒抓牢飄到空中,桑德拉哭泣時眼淚飄浮仿若晶瑩珍珠;每個動作每次碰撞都很危險,都可能會受傷甚至送命,喬治·克魯尼飾演的宇航員就因此永遠地飄浮在了太空。“它完全可以作為科教片給青少年看!”一位父親笑稱。
  做到這一點,除了導演是個航天粉,還直接和IMAX3D太空紀錄片《哈勃望遠鏡》有關。《哈勃望遠鏡》是由IMAX公司和華納兄弟在2010年製作、出品的一部太空紀錄片。兩名NASA宇航員將IMAX攝影機帶入太空,並且使用IMAX 3D攝影機拍攝了修複哈勃望遠鏡的過程。《哈勃》堪稱是阿方索拍攝《地心引力》的“聖經”。那兩位宇航員也是《地心引力》的顧問,他們為影片加持:“一切都和我們執行任務時的情節一模一樣,導演阿方索你是會魔法嗎?”
  中國元素搶鏡,天宮一號成“末班車”
  《地心引力》最令中國觀眾振奮和歡樂的部分,當然是桑德拉成功進入了中國空間站天宮一號,乘神舟返回了地球。“為了討好中國觀眾,這堪稱史上最牛中國元素植入了。”網友笑稱。其實,導演倒也不是特意而為,畢竟目前為止有太空空間站的,就是中、俄、美。
  在此前放出的海報中,“天宮一號”上還有五星紅旗等標誌,電影中觀眾似未看到這些。而桑德拉進入天宮一號時,空中迎面飄來乒乓球和球拍;儘管沒有重力,但一尊彌勒佛像倒是安穩地坐在架子上一動不動……這些中國元素都把觀眾逗笑了。桑德拉試圖操作神舟,卻發現鍵盤上的中文字她都不認識,急得滿頭大汗,並不得不用語音提示,結果語音提示是中文,她只好爆粗口:我不懂中文!引起觀眾爆笑。但也有不少質疑:“咱們神舟飛船至少是雙語的,鍵盤上不可能只有中文。”同時,神舟最後掉入了海中,也有觀眾吐槽,“我們的神舟按照軌道不都應該降落在內蒙古青海那一帶嗎?”導演阿方索·卡隆昨日親赴北京出席首映式。談到片中涉及的“天宮一號”和“神舟”飛船,阿方索稱並非討好中國市場,因為中國航天科技本來就很先進。採訪末尾他還開玩笑稱:“下次有太空飛行,請中國政府帶我上去一次,讓我看看地球母親的模樣。”
  《地心引力》的拍攝,是電影科技的一次冒險和革命。《地心引力》是如何做到的?中國的導演不妨深思,當我們都沉浸在愛情、青春片救市的迷夢中時,好萊塢已經又走了很遠很遠。
  動畫師重學物理定律,瞭解失重
  與其他太空科幻題材電影不一樣,影片主人公很多時間和精力都花在對付太空失重狀態。影片的拍攝大部分是在綠幕前完成,為了使影片特效符合失重狀態下的物理規則,工作人員甚至要重新學習物理學定律,資深動畫總監大衛·雪克說,“因為我們過去都把地心引力、重量與動能之間的關係看做理所當然的事,”而現在他們得忘記一切。
  攝影師發明“光盒”,模擬真實光源
  《地心引力》是太空題材,太空中的光源和平常我們理解中的完全不同。所以,打光成為《地心引力》攝像的一大難題。卡梅隆拍《阿凡達》創造了一種語言,而阿方索拍《地心引力》發明瞭一種叫做“光盒”的東西。“光盒”20英尺高,10英尺寬,其內部由196個面板組成,並安裝了4096個LED燈泡,亮度、顏色、變化速度都可隨意調整。“光盒”可以模擬日出日落的光線,甚至還考慮到地球自轉時的不同環境背景。拍攝時,演員大部分時間都對著“光盒”在表演,攝影機捕捉他們的臉被光線照射的特寫,後期再與背景合成,各種面部表情的細微變化都被收入鏡中。有趣的是,美國《時代》周刊最近盤點2013年最佳發明,排在第二名的便是“光盒”,“光盒”被認為會影響到以後電影的拍攝製作。同時,《地心引力》的拍攝還動用了工業機器人,攝影師把攝像機裝在機器人的手臂上端,用不同速度探入光盒,捕捉所需。
  特效師研發特殊威亞,製造飄浮效果
  不要以為只是我們古裝武打片才會弔威亞,《地心引力》要在一個有地心引力的地方,拍出沒有地心引力的感覺,這離不開威亞。特效總監尼爾·考博德研發出12條鋼絲系統,每條鋼絲都有獨立的馬達和絞盤,布洛克的身體兩側分別綁上3條鋼絲,然後一邊3條固定在臀部兩側,這樣就能將她懸掛在空中,而不產生鐘擺效應。當然,布洛克也花了數月時間來學習控制身體。  (原標題:《地心引力》南京試映 中國元素樂翻觀眾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axkp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